5月15日,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沈之菲老师来我校进行了心辅系列培训五——《小学生抗逆力的培养》的讲座。讲座一开始,沈老师就引用了沙哈尔德话:要想提高成功的几率,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失败的几率提高两倍。沈老师以课题调查的结果来证明:“考试的失败或不理想对学生打击之大,甚至超过了丧亲之痛。”沈老师分析说,因为考试的失败,会被学生认为是个人可控制因素的失败,是个人的无能、不努力,是内部的因素,而丧失亲人或亲友患重病,会被认为是不可控制的,是外部的因素,自己努力也是没有用的。上海中小学生面对的应激性事件,主要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大部分上海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抗逆力,但其中2%的学生需特别关注,要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而有39%的中等程度抗逆力学生还有很大的抗逆力提升的空间。沈老师指出,每个人都有抗逆力,有时被唤醒,有时被埋没,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帮助个体唤醒抗逆力,展示潜能的刺激。而提高中小学生外部的保护性因子和内部保护性因子,这是提高中小学生抗逆力的切实途径。“抗逆力的个体因素虽然有先天生理的基础,主要是后天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后天的教育和训练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人的抗逆力。因此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去挖掘和提高中小学生外部的保护性因子和内部保护性因子,这是提高中小学生抗逆力的切实途径。”
目前提高上海中小学生社区有关的外在保护因子,包括社区关心的关系、社区的期待和社区有意义的参与,以及提升社会胜任力为主的内在保护因子,包括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同感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提高上海中小学生抗逆力比较薄弱环节的现实需要。沈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学校教师可以通过个体的措施、群体的措施、校园心理剧和亲子工作坊来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小学生的抗逆力,从而让我们的孩子身心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