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  星期
党建园地
  首页 >> 党建园地 >>正文

海华小学2008学年年第一学期团支部工作小结

发布日期:2008-12-15 07:01:00    发布者:

 

 

本学期,我校教工团支部在团区委和学校党支部的领导关心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抗震救灾精神与奥运精神为动力,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围绕卢湾教育现代化目标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根据团区委、教育团工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引领本校团员青年教师立足岗位展风采。围绕学校“活力课堂”的教育教学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建设,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思想、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去引导教育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努力成长。

一、创新学习机制,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团员政治素养。

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校团支部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理论学习机制。每个月,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开展组织生活,集中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结合教学实践,交流心得体会。同时,团支部鼓励团员青年加强自学,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类报刊资源,把握机会,每天多学一点点,使政治理论学习成为团员青年的每日必修课。为了使政治理论学习生动化、立体化,团支部在海华校园网上建立了共青团网络宣传阵地,结合传统的板报宣传,利用校内及互联网资源,以听讲座、看视频等方式活跃理论学习形式,并带领团员青年走出校门看社会,鼓励团员青年将理论落实到行动中去,把政治理论学习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九月,我们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认识了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深刻理解了中央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基本要求,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做好的充分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岗位,取得实效。

十月初,神七的腾空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从发射、飞天、宇航员出仓到胜利归来,这些精彩的视频和画面被一遍遍地回放,一次次沸腾我们年轻的心。我们为中国宇航员骄傲,我们为研究神七的科学家骄傲,更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十一月,我们重温了团的十六大精神,把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与贯彻落实团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刻地反思了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学习,我校团员教师对共青团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自身的职责有了更明确的理解。

今年恰值我国改革开放30年,在十二月,我们跟随着历史的脚步回到过去。小平南巡讲话的声音言犹在耳,中国从此走向了经济腾飞的30年。从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到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经受了检验和洗礼,谱写了一曲民族精神的赞歌。我们是直接受惠于改革开放的一代,我们也有责任托起祖国的未来。

持续而有效的理论学习,进一步坚定了我校团员青年的政治方向,促进了大家政治素养的提升。

二、拓宽工作思路,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团员力量凝聚。

我校团员教师大部分是工作五年以内的新手,为了尽快帮助团员教师成长,增强团员青年的凝聚力,加强组织建设,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团支部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风貌和专业素养,为了让青年教师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团支部借助学校力量,为每一个青年教师聘请了师傅。这些师傅,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甚至有从外面请来的专家。青年教师遇到困惑,有人可以倾诉;遇到难题,有人可以帮助。通过师傅们在思想业务上的悉心指导和生活上的细心照顾,我校青年教师初临岗位时的过渡期及摸索期大大缩短,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现代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保持教育的活力。团支部鼓励团员青年多读书,多读好书,多读对自己思想和业务有帮助的好书。团支部经常向团员青年推荐优秀书籍,并倡导团员青年在阅读时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不定期地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示会等活动。通过读书,树立海华团员青年新风尚,从而提高我校团员青年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丰富大家的道德内涵。

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需要更多的爱和责任。为了树立我校教师为人师表、爱生敬业的良好师德形象,团支部与党支部、工会携手推出我校“教苑星光”特色栏目。由团员青年采访、收集、整理、制作并宣讲我校优秀教师事迹,通过亲身参与,激励青年团员教师以身边的教师为榜样,珍惜并热爱教育工作。自开办以来,陆续推出了沈洁、姚含青、徐原、陈菊、顾佩娟等数位教师,其中不乏优秀的团员青年。

我校的团员青年全部是80后,有着80后显著的个性特征。为了进一步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除了学习交流以外,团支部还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团内活动,以我校特色栏目“青年沙龙”为载体,从多方面拓宽教师的视野,提升青年团员教师的人文素养,促进团员青年之间的交流。我们请来资深教师答疑解惑,帮助新教师实现从孩子到教师的转变;我们一起去看话剧,一起游览植物园,提升团员青年的品味,丰富课余的生活;我们一起参观世博展,一起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提高团员青年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一次次活动中,海华小学团支部已成为一个紧密团结的集体,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在区内各级舞台上,我校青年团员教师组队参加了卢湾区教育团工委举办的“卢湾区青年教师原创短剧大赛”初赛。我们从创意、编剧到排练,每个团员教师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次比赛当中。每次排练都是在下班之后进行的,当大家踏出校门的时候,往往已是暮色浓重。我们不是专业的演员,但我们有专业的精神,郑蓓磊老师经常是在外教研完了再赶回学校排练,薛燕晔老师腰扭伤了也不吭一声,芮佳妮、冯静、顾佩娟三位老师总是最先到达为大家布置好排练场地。更难得的是我们的三个新老师,章颖莹老师是编剧和导演,每次排练忙前忙后,回家总是最晚一个;陈瑛老师发挥特长,负责训练大家健美操的部分;朱婷老师则主动要求演台词最多的主持人,在排练后期,她的右脚扭伤不能着地,可她却一次都没有缺席排练,每次都是从二楼的办公室一瘸一拐爬上六楼的排练场地。排练是辛苦的,但我们的心里却是甜蜜的。从简单的创意到精彩的节目,凝聚了我们的汗水,而整个排练的过程更是整个团支部凝聚人心、共同前进的过程。

为丰富年轻教师的课余生活,响应区工会健身排舞的要求,海华小学团员教师积极投身于健身活动中。每周四放学后,你总能看到一群青春的身影活跃在六楼音乐教室;每周四放学后,你总能听到一曲曲欢快的乐声荡漾在教学楼;那就是我校青春排舞队的队员们。本次活动得到了团支部老师们的积极配合,展示中展现了我们海华教师青春的风采

三、立足岗位建设,加强教学实践,提升团员工作能力。

团支部鼓励我校团员青年教师深入研究,反思实践,扎实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引领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展风采,成为学校工作中的先锋队和生力军。

本学期,团支部以我校新三年规划为指引,组织青年团员教师积极参与到“聚焦教学,打造活力课堂”的研讨活动中去,以此为抓手,不断丰富并完善自己在学科专业化的发展,做到每位青年教师都能上一堂较有质量的研讨课,将团员教育与团员专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团队协作氛围。

团支部鼓励团员青年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中去,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撰写教育实践论文,以理论指引实践,以实践支撑理论,知识与技能双修,努力成为具有创造活力的反思型教师。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在本年度,葛玉琴老师的《游戏教学让自然课堂焕发活力----身边的材料》一文在全国小学科学教师论文竞赛中荣获三等奖;顾佩娟老师荣获卢湾区小学第十三届“百花奖”教学评比(英语学科)二等奖,她的文章《巧用评价语》荣获全国第二届“我与新课程同行”征文活动二等奖;薛燕晔老师荣获《语文综合学习》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冯静老师荣获2007年度小教总支优秀团员称号;芮佳妮老师荣获了卢湾区第二十三届学生艺术节小学合唱比赛优秀指导奖。除团员以外,我们的青年教师也获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

海华团员青年始终牢记“我是海华人,我们是先锋队”的思想,积极投入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在学校的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等校园节日中,处处有团员青年教师的身影。而本学期,在我校的两次外事接待(澳洲布莱顿中学的访问音乐会,英国圣玛丽和圣托马斯教会学校校长怀特女士的访问)中,我校团员青年更是以自身的英语优势,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同时,团支部发挥团带队作用,动员学生了解世博、参与世博、奉献世博、共享世博,自觉践行“精彩世博、文明先行”要求,提升文明素质,展现精神面貌,发挥青少年在世博筹办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推动精神文明创建的同城整体效应,提高共青团组织对城市发展的参与度和贡献率。

四、投身社会实践,加强志愿者工作,深化团员社会意识。

“社会发展,你我参与。”我校团支部非常重视我校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及志愿者工作的开展,鼓励团员青年教师参与到各类志愿者活动中去,投身社会实践,增强社会意识。

我校教师马以培,多年前因患尿毒症休养在家,一次又一次难以忍受的治疗以及昂贵医药费给他肉体和精神上都造成了巨大的伤痛。为了帮助他战胜病魔,一直以来学校领导不仅在经济上给予了巨大的支持,更在精神上和生活上提供了温暖的关心。当我校团支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学校党政的号召下,成立了志愿者队伍,尽可能为马老师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而每逢节假日,团员们经常主动去看望马老师,为他捎去节日的问候。

海华团员教师不仅关爱同事,更加关爱学生。在学校里,总有一些特殊的学生,他们有学习困难,有一定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团支部与我校心理咨询室携手,组织团员教师与这些孩子结对,对他们进行各方面的帮助。针对行为偏差学生,专门召开小型座谈会,邀请学生家长参与,通过沟通交流,为家庭教育指点迷津,家校合作,形成合力,矫正学生行为。

“爱心传万里,情系云之南”是团支部已经持续了好几年的活动了。团员青年顾佩娟和冯静老师早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对云南省金平县阿得博乡中心小学的失学儿童进行助学,在进入海华小学之后,在她们的发动下,所有的团员教师都加入了其中,并和该小学的几个孩子进行了结对,建立了长期的助养关系,为远在祖国边陲的孩子们送去了爱心和希望。

团支部不仅组织团员青年教师集体开展志愿者活动,同时鼓励大家以个人的形式积极投身到社会上的志愿者活动中去。今年暑假,顾佩娟老师参加了由上海公益联盟、西北爱心公益网、西北师范大学爱心天使西部助学会联合组织的“‘你她同参与,爱心圆梦想’西部支教行”活动。远赴地处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裴家营镇距离县城100公里以外偏远山区的下川小学进行支教。

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深化了我校团员青年的社会意识,进一步提升了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境界。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一位伟人的宏音始终在我们的身畔回响。历史的责任与重担使我们的脚步不免增加了几分凝重感。作为青年团员,年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必将一如继往,让青春焕发出亮丽的风采!

 

                                                  海华小学团支部

                                                      20081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