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秦国,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就曾经这样说过:“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佛家也有云:“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由此可见,细节,尽管细小,却往往能成就胜败。教育事件、教育情境,都是由很多的细节组合起来的,细节是一种长期的准备,而能及时获取细节则是一种智慧。作为教育者必须关注教育细节,用自己的智慧捕捉教育中的细节,不断思考教育中的细节,并且善加运用。
孩子们的生活是七彩的,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教育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色彩,使之洋溢激情;孩子们的生活是柔弱的,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教育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柔情,使之充满温暖。我们要以童真交流童真,以童心沟通童心,勾勒出充满真爱的教育,让孩子们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在承担班主任工作的那段日子里,和孩子们接触的时间更长了,也促使我时时刻刻用我的眼晴去发现学生内心情绪的细微变化,在变化中把握教育的切入点,适时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力求使我的教育如一场场春雨,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每天的接触中,我用眼观察,用心体验,根据不同的学生,根据同一学生的点滴变化不断更新教育方法,以求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她)。
我班有名学生叫孙欣怡,是个学习上很困难的学生,做起计算和应用题,用我们数学老师的俗语来说就是“没思路”,最令人头痛的是,带回家的作业和订正,常常是原封不动地又带回到学校里来,根本没有完成。这样的孩子,肯定是要拖班级的后腿啊,怎么会造成她这样的学习困难的呢?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做作业的时候动作很慢,可是并不是象一般的开小差的同学那样是在东张西望或者是在做小动作,而是在那里愁眉苦脸。于是我走到她的身旁,看了看她的作业,才发现她是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这些习题。通过和前班主任交流,我还了解到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所以对她的学习情况也很无奈,采取的教育手段不是打就是骂,很少有正确地引导。家庭中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她的课堂听讲质量又不高,所以在学习上常常遇到挫折,长期的无助使她养成了惧怕困难,看见困难就想放弃的消极心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首先是先和孩子的父亲交流,指出他老是粗暴地对待孩子的错误,这种行为是不对的。然后针对孩子的课堂听讲质量差的情况,调整了我自己的教学。每节课上,我对这个孩子多留了一份心,遇到了知识的难点重点,我总是先想到她学会了没有。多问一句“你懂了吗?”多关心一句“还有什么不明白?”时间久了,孩子也就把我当成了知心人,她知道,有了困难不用怕,老师会帮助她。哪怕晚上在家作业有了困难,也可以找到我,因为不论是家里的电话还是手机,时刻都会有人守侯那头随时回答她的问题。现在,她看见困难就退缩的缺点改了不少,常常会捧着自己的作业本围着我转:“
道家鼻祖老子曾这样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事,必做于细”。在教育中我在用心感悟、用情感动、用爱感化,靠近孩子,再近些,最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激发情感。
教育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细中见精”、“小中见大”,求真务实。在教育中,关注了细节,就可以把握创新之源,也就为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谈,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