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爱”字,肃然起敬之情顿生。平日里,“爱”字不敢轻易说出口,生怕会亵渎它的圣洁。辞海里,“爱”字的解释为“对人或事 有很深的感情”;生活中,“爱”字被演绎成一首首动听的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段段感人的画面。
当“爱”与教师这份职业相遇时,“爱”便和“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爱”便有了沉甸甸的份量。从师范毕业踏入工作岗位,一直是 顺顺利利的,一直是领导眼中的好教师、同事身边的好伙伴。感觉良好的我每次在各类小结、述职报告中也常常以“热爱学生”自诩。但 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曾经执教过的班级、带过的学生,又有几个能记得我,唇齿之间牵挂着我?屈指可数的人数让 我汗颜,也彻底粉碎了我的“爱生梦”:原来,我对学生的“爱”只不过停留在“喜欢”的层面上,还未真正到达“爱”的境界。
领悟了“爱”的真谛后,忽然想起了黄嘉龙老师,一位曾经和我共事,貌不惊人,但却才富五斗的老教师。黄老师甘于平凡,不求名利, 为了学生阅读的广泛,会跑遍上海滩几大书店;为了学生作文的批改,会通宵达旦忘了睡眠;为了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会泡在电视机前 ,一连几小时观看着动画片;甚至,为了学生犯下的错误,,不厌其烦地对家长进行教育;为了学生故意逃避的作业,一怒之下,狠狠地 将巴掌落在学生的屁股上。我非常理解这个巴掌,我想,每一个有过“爱”的经验的老师也都能理解,此时是“爱之深,恨之切”。黄老 师的这个巴掌实则是在履行一种责任。我钦佩黄老师的人格,他的桃李满天更是我这辈子做教师所不及的。
黄老师的爱与责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但这也让我疑惑:负责任的“爱”是否要付出代价?我从未为自己的爱付出过代价,也总觉得自 己对学生的爱有时过于虚假。那怎样的“爱”才恰如其分?面对班中三十多名学生,作为教师该如何去“爱”?如何尽教师的“责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喜欢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努力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的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敬在此。”
对照陶行知先生的话,我想,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今天,我能做到的,就是要加强学习,不懈怠,不放松,虚心 请教,和学生共同进步。当我在学问和修养上比学生稍有领先时,我要带个好头,带领学生一同飞奔。再联系实际,就是课堂上要学会弯 腰,以宽松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课外,要学会倾听,努力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我做到了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尊重学生时,我应该具备了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师德修养。在此前提下,我大概才有资格说“爱”字 ,才能和“责任”肩并肩。还有半辈子的教师工作可做,告诫自己:珍惜啊,加油啊,否则别想在退休前的师德鉴定时写下:“热爱学生 ”这四个 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