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提前,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师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爱的奉献是心的奉献,是时间的奉献。
一.心的奉献
以理解尊重为基础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书育人的关键。
“亲其师,信其道。”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一学科,这是 一种感情迁移现象。因此沟通师生情感、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十分重要。课堂上教师要在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在有限的时间,创最大的丰收。课下要有计划地找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和体会以 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要求。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交流,了解,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 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 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 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的 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老师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 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 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爱的工作。但仅仅停留在爱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 养,这种修养是师德的“调节器”和“控制阀” ,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本质上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对未成年人要允许其犯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 操之过急,对学生说理,要有耐心,有充足的理由。
二.时间的奉献
当教师要有奉献时间的思想准备,如,和学生谈心,补课, 家访,开家长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