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  星期
教学科研
  首页 >> 教学科研 >>正文

双手捧起的爱——“让细节充满爱”专题活动

发布日期:2007-05-20 03:08:00    发布者:

开学第一天,我终于和一年级(4)班的孩子们见面了,一张张稚嫩的脸,一双双水汪汪的眼,耳边不时传来银铃般的声音:老师早、老师好。

可是到了中午用餐时间,当我把盛得满满的一碗汤递给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的表情是冷漠的,他们的眼光落在自己的碗里,丝毫没有注意到我的双手在不停地忙碌着,我真想提醒他们:“小朋友,老师为大家盛汤,你们该怎么说?”然而,我还是没有说出来,我在期待孩子们的发现……

三天过去了,到了第四天中午,我每盛完一碗汤,就用温柔的声音嘱咐一下:“很汤的,两只手捧好了”“小心,很烫,别打翻了”……

终于,我听到小蒋小朋友轻声说:“谢谢老师。”我忽然眼睛一亮,觉得一道阳光从门缝里投进来,让那扇投进阳光的“门”开得大点,再大一点。我俯身故意大声说:“小蒋,你说什么呀?我没听请楚!”这时,全班小朋友都抬起头看着我们。我微笑着期待着,小蒋看着我认真地说:“谢谢老师1”我笑得像朵花似的。连忙说:“也谢谢你,你是第一个感老师为你服务的孩子,是个能懂得感谢,关心人的孩子。”接着的一幕:排在后面盛汤的孩子都学着说:“谢谢老师”。我终于等到了我期待的东西,孩子们可贵的自省意识。

以后的每一天,每当孩子对我说了谢字后,我总是先俯下身来,报以微笑和赞许的目光,然后会给他们每人一句不同的点评:

对平时一直使用礼貌语言的小丁说:“你的礼貌语言很多,老师向你学习”。

对那个声音像蚊子叫的台湾籍孩子小施,我俯身更低了,“你声音很轻,但老师同样感到你对老师的真情。”

当乖巧的小杨说:“谢谢老师,老师真辛苦!”,我说:“为大家服务,老师很快乐,快乐来自于付出。”

当那个调皮爱惹事生非的夏世涌眼睛躲闪着我,也大声说着:“谢谢老师”。我还是微笑着说:“我很乐意为你效劳!”下面的小朋友都“啊?效劳?”他们显得很惊讶,随即都会心地笑了,夏世涌也笑着走回自己的座位。

……

每天中午,每个孩子向我说一句“谢谢”的时候,我便用二十三个不同的评价语与他们互动,每当听到老师的点评,或感谢、或鼓励、或建议……他们还会听到我一句叮咛:“小心烫,把碗捧好了。”此刻,孩子们仿佛捧起了的是老师对他们的信任、捧起了老师对他们的期待、捧起了老师对他们的爱……

英国杰出的教育记者和作家指出:我们有责任使每一个年轻人在其个性、智力、道德、体育、审美、社交等方面的理解力和处世技巧上臻于完善,从而为每个人开始自己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对他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如何将一名学前儿童转变为一名学生,进而将其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良好的辅导会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提供的各种资源来全面发展自身。(引自《班主任一定要面对的9个问题》)

午餐的时间在孩子每天的生活中既单调,又熟悉,面对老师的付出,孩子们司空见惯,有多少孩子能怀着感恩的心发现别人为他的付出?在这个每天都有的师生互动的细节中,老师同样可以感悟教育让人感动的魅力。

一、            期待发现,引发孩子主动思考

当我在第二学期新接一年级的时候,对孩子们充满期待和理解。我想,他

们没有说谢谢,可能是以前没有习惯,也可能和我这个老师不熟悉。如果老师以生硬的语气批评他们,并教育他们要懂礼貌,也许出于对老师的敬畏,他们会机械地给老师“谢谢”二字。但是,我期待第一个学生源自内心的自省力,尽管这份内省显得很微弱,但是很珍贵。一旦期待的珍贵情感降临时,老师放大了这份情感,会引发孩子主动思考,激起更多孩子的内省力。

二、            俯身倾听,走进孩子心灵深处

孩子的自省意识被唤醒,老师要平等待人,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才能和他们心心相通,老师的俯身、微笑、善言点评,让他们感到他们的付出也会得到老师的回馈,感受到老师的真、善、美,对老师的“谢”不再出于敬畏,而是源于喜爱。这样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走进孩子的心,拉近和孩子的距离,新的班级集体需要我尽快融入孩子,而不是强求孩子融进我的世界中。

三、            个性点评,丰富孩子内心情感

当我用每天用不同的点评回报孩子的“感谢”时,他们不同的个性情感被激活,在听老师的点评时,他们会横向比较他人的特长、优点;他们的观察会越来越敏锐;他们的情感会越来越丰富;他们的语言会越来越多彩。此刻,老师真心的赞美与感谢相比平日苍白无力的“谆谆教诲”显出其独特的魅力。她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了孩子的心田,孩子因她而灿烂,让赏识的阳光撒向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赞许的雨露中绽放笑脸。

四、保持激情,延伸孩子爱的体验

当孩子有了宝贵的情感体验,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创造条件,保持他们的激情,让孩子延伸这份爱的体验:老师的爱传递到孩子的手上,孩子的爱传递到老师的心里,让孩子捧住这份来之不易的爱,在同伴之间传递友情,在家庭之间传递亲情,在社会中间传递真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