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 “双新” 教育改革精神,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创新路径,近日,海华小学正式启动以 “深化‘活力课堂’,共筑教学新高度” 为主题的教学月活动。
在活动伊始,全体教师聚焦深度学习视域下 “活力课堂” 模式的全新诉求,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师生关系以及课堂文化这四个既彼此独立又存在内在逻辑关联的维度出发,全方位、系统性地推进教学改革工作。
学生学习是活力课堂之基石。学校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善于探究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求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坚韧面对困难,在探究中善思好问、和而不同、学以致用。教师教学是活力课堂的支撑。教师强调系统规划与灵动创新,前者涵盖合理规划教学、明确目标、灵活教法、完善评价、统筹资源;后者体现为创新方法、把握生成、联系生活,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师生关系是活力课堂的纽带。追求平等和谐、互促共进,教师尊重学生个性情感,提供平等机会,在知识互补、能力互促中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文化是活力课堂之灵魂。着力营造有温度、有生机的氛围,有温度表现为尊重包容、关注身心、融合生活;有生机则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高频互动,教师灵活调整,学生积极创新。充满活力的课堂文化,滋养师生,为教学注入活力。
基于这四个维度,教师们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从课堂质疑、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学习模式等层面分享了学习心得,并拟定了相应的实践规划。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提出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例如在讲解《喜鹊》一文时,通过播放动画或音频资料,营造沉浸式的学习氛围,同时借助智能绘图工具深化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始终坚守语文教育的本质。英语教师则指出,课堂教学可借助 VR 技术创设如虚拟超市购物、机场问路等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语言应用的真实性与沉浸感;同时,设计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明确分工、协同合作,通过思维碰撞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美术教学尝试突破传统工具的限制,引入废旧物品改造等多元材料,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体育教学则创设 “拯救外星文明” 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完成 “能量宝石运输任务” 的过程中,实现动作技能训练与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机融合。数学教学借助 “三个助手” 平台、易动课堂工具及 AI 技术,推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备课助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易动课堂助力课堂练习与薄弱知识点的精准定位,AI 技术实现个性化辅助教学、“一题多解” 训练及课后智能学习资源推送。
在教学月期间,海华小学将通过多环节有序推进,引导教师从多个维度开展积极探索与实践。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力推动 “活力课堂” 建设,为提升教育质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筑牢坚实基础,彰显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领域的持续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