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下午,以“拾色自然 斑斓校园”为主题的小学语文和英语学科联合教研活动暨黄浦区海华小学语文和英语学科项目式学习探索顺利开展。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薛峰、陈祳,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车建琴,区教育局小学教育科科长金羿,区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严明,副主任傅璟。区相关学科的教研员及教师代表参加了现场活动,区内广大教师在线观摩了活动展示。
活动伊始,一段精彩的视频带领所有老师回顾了海华小学项目式学习探索的追光历程,六大课程、多维素养,让思维火花不断碰撞,助力学生绿色成长。
接着,区教育局小学教育科科长金羿为本次活动致辞。她肯定了海华小学在国家课程改革精神的引领下,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践行教与学的方式的创新与突破,同时鼓励海华不断深耕前行,创造更多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经验和教育成果。
随后,全区教师通过视频了解了语文和英语两个项目式学习前期进展。视频观摩结束后,两个学科分会场进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展示暨研讨交流。
语文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主题是《斑斓校园规划师》。田佳韵老师以“如何在有限的场地空间里,营造出更多元、更丰富的学习环境”为驱动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立足语文学科,融入科学技术,带领学生同心协力制定“海华数字化校园虚拟空间创意项目书”。活动展示后,海华小学科研室主任蔡琦玲为大家介绍了本次语文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来自黄浦区内的观课教师代表就“对象意识”“评价标准”“情境化”等多个关键词将自己的活动体验进行了分享。专家点评环节,薛峰肯定本次项目式学习中驱动性主任务的设计具有真实性、复杂性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逐个完成子任务,将所学知识用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陈祳认为本次项目式学习,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学习。学生取得的成果也是有价值的,能够助其解决学校实际遇到的问题。
英语学科围绕Colours in nature《拾色自然绘本家》,融合教材中主题为“色彩”的相关内容,以驱动问题“How can we make picture books to show the colourful nature?”引导学生观赏和发现大自然中的各种色彩。海华小学朱婷老师为全区老师呈现了一堂小学三年级“Colours in Nature”拾色自然绘本家项目式课例。黄浦区小学英语教研员桂凌俊老师携手海华小学五位青年英语教师就本次项目式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核心问题及现场观众教师的提问开展互动研讨。在思维碰撞中,老师们对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上海市特级教师祁承辉老师在云端为老师们分享了观课感受。祁老师指出,设计并开展项目式学习对于学科教师如何进一步研学并落实新课标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明显的作用。本次项目式学习研讨活动依据了项目式学习的原理和特征,明确设计流程、聚焦新课标、解析单元主题、挖掘本质问题,并生成驱动性问题,无论是路径、过程、内容、收效等方面都让大家感受到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带来的的变革与提质。上海市小学英语特级教师车建琴为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她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对项目进行剖析,高度评价本次活动呈现了“真课堂”,开展了“真教研”。
“绿色”是海华的办学特色,海华人以绿色教育理念为基,尊重每一个生命体的成长与发展,通过本次学科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走进真实生活,了解五颜六色的世界;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用独一无二的视角去体验,去实践,去创造,智慧火花的碰撞,成就生命的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