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华小学作业管理制度
上海市黄浦区海华小学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作业管理,真正实现作业“减负增效”,激发学生的生活乐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进一步提高学科作业的效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制度。
二、建立作业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陈菊(校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谭子昂(副校长)
组员:杭丽(教学教导)、周蕾(德育教导)、梁震(总务主任)
三、建立作业管理工作小组
组长:谭子昂(副校长)
副组长:杭丽(教学教导)
组员:周蕾(德育教导)、梁震(总务主任)、学科大组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
四、作业管理细则
(一)科学安排作业内容
各学科教师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状况、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设计符合学科课程标准、教材要求的作业,重点关注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坚持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切实发挥作业育人功能,精准设计作业,精选作业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锻炼,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的目的。
(二)严格控制作业总量
教师布置作业应控制总量,突出重点,精选精炼,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采用同班作业布置协商机制,每天由班主任负责沟通协调,控制作业总量,确保学生每天的作业学科平衡,总量合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五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学校会通过信息手段推送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养成学习好习惯。
寒暑假期间以《寒暑假生活》为基础,设计多样性的作业供学生选择。既有巩固性的书面作业,也有探究性的实践活动。
(三)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要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努力做到学科作业注重减负提质,德育作业注重立德导行,体育作业提倡运动健康,劳动作业培养自主意识,综合作业强调实践发展。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机械重复的作业频次、惩罚性作业,尽量避免大量重复式抄写作业。
(四)强化作业批改要求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尽量在校内看护班中完成每天的书面作业。合理使用多种作业批改形式,有布置必批改,做到全批全改,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反馈,做好答疑辅导,改进教学过程。提倡面批与集体讲评相结合,教师应及时要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单独交流。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五)实行作业备案、公示制度
健全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各学科教研组提前将设计的作业交教导处备案审批(详见《海华小学作业备案制度》),审批合格后方可布置给学生。教导处做到分类控制作业量,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实行班主任协助制,协调控制每日语、数、英等各科作业总量。每天上传“作业告示栏”照片,至“班班回家作业日监控”平台,分管教导、大组长监控作业的规范布置,教导处做好作业监控全过程管理。
落实作业校内公示制度(详见《海华小学作业公示制度》),常态化分年级公示作业内容构成、来源及完成时长等,作业设计力求形式多样,促进教、练、考一致。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六)实行作业检查制度。
教导处对教师布置作业的情况,批改情况,学生完成情况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定期检查每学期末一次,检查的情况列入教师考核。
2021年9月修订